2014年7月9日,潼湖水廠建成投產。維修車間潔白的墻壁上,掛了一溜嶄新的藍色工牌。其中一個被人笑侃:這人怎么長得像個初中生,活脫脫一個可愛的小正太!待見到本人,他竟害羞得連連撓頭,露出一臉“嬌羞”的笑容,與維修車間一群“猛漢”形成鮮明對比。從此,“蘿莉”便成了他在廠里的代名詞,一向不善言辭的他,只好“欣然”接受了。
2021年4月 29日,廣東省慶祝“五一”國際勞動節暨勞模表彰大會在廣州珠島賓館召開,惠州供水潼湖水廠一名維修工喜獲“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”稱號,成為惠州獲此殊榮的13人之一。這個幸運的維修工,便是當初的“蘿莉小正太”——羅志君。從2012年入職,9年里,他扎根水廠一線,摸爬打滾、潛心研究,從“打下手”到“挑大梁”,成長為水廠獨當一面的“多面手”。
熱愛機器的維修工
“我喜歡和機器打交道。摸清制水工藝流程的每一道工序,了解機器運作原理,讓機器發揮最大效益,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。”羅志君說道。
羅志君生于1990年,大學讀的計算機專業。2012年入職后,在江北水廠當司泵工。來潼湖水廠前,從未接觸過制水工藝設備,算是個門外漢。來到潼湖水廠后,他拜廠里的老技術員為師,白天跟著他們學技術,晚上就自學研究,提高業務水平。一年后,他已經對廠區各關鍵生產環節和設備的運作原理爛熟于心。
“羅工,快來加藥間!PAM又把出藥口給堵住啦,需要你來幫忙!”一次,工作人員在加藥間巡檢時,發現絮凝劑攪拌機涌出了一大片“鼻涕”,滿地都是黏糊糊的凝漿。羅志君聽聞,二話不說,放下手頭上的工作,趕到加藥間查看情況,原來是攪拌機發生故障,絮凝劑無法與水按比例混合攪拌,導致一大片凝漿涌出攪拌器。望著那灘“鼻涕”,他一邊無奈地笑笑,一邊直奔攪拌機,停止設備運行,打開蓋子,一把擼起手袖,一個伸手掏進了攪拌器檢查、清理……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,把旁邊的同事看得一愣一愣的。
時值寒冬,黏糊糊的絮凝劑沾了他一身。為了更好地檢查儀器,他一遍遍清洗手臂,然后用冷得通紅的雙手,繼續拿起工具,與“鼻涕蟲”抗爭,直到故障排除,機器正常運行。
水廠設備能否正常運轉,輕則影響生產,重則影響千家萬戶生活。羅志君把每天檢查維護好每臺設備視作必修課,密切關注機組運行情況。制水車間是水廠的核心部門,來到供水泵房,他都先在計算機上仔細查看生產數據是否存在異常,隨后在現場對正在運行的設備挨個兒檢查,看接頭、聞味道、摸溫度、聽聲音。“望、聞、問、切”,一樣不落,及時診斷設備是否健康。
2016年夏天,一個雨夜,加氯機控制器遭雷擊損壞。經查,該設備無法即時維修,需對零件進行更換。但因為設備來自美國進口,更換成本很高。經過一番研討,羅志君他們決定自主維修。在沒有電路圖的條件下,想要找到相匹配的國產設備替代昂貴的原裝設備,需要不斷摸索實踐。他按照原先的電路,裝了又拆,拆了又裝,反反復復。從第一根電線直到最后的線路版圖,加氯機終于“起死回生”,投入正常生產。這一舉措為水廠節省了成本4-5萬元。
“小羅業務能力強,責任心也強,非常勤奮。有時候到了中午,還有事情沒處理完,別人休息去了,他還在那里一個人默默地干活。把事情交給他,我們都很放心。”潼湖水廠維修車間主任盧國偉這樣說。
“冬天一身霜,夏天一身汗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。這是水廠維修工羅志君最真實的寫照。他不怕臟,也不覺得累,哪里需要他,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……潼湖水廠員工們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:有問題,找羅工!羅志君儼然成為潼湖水廠的一塊“金字招牌”。
潛心技改的多面手
“小伙子,兩個多月沒見到你,又清瘦了不少??!”4月27日上午,潼湖水廠負責園林的老王在維修車間門口偶遇羅志君時,笑著說道。此前羅志君被派到河南岸水廠參與項目改造,直到4月23日,河南岸水廠供水泵房自動化升級改造工程順利通過驗收。這是他回來潼湖水廠上班的第一天。
河南岸水廠供水泵房自動化升級改造工程歷時2個月,作為技術骨干,羅志君在編程組負責繪制電路圖、設備安裝圖以及編寫程序等工作。在這之前,他還參與了江北水廠供水泵房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。兩水廠均已實現供水泵房無人值守及遠程監控,精簡人力的同時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任務的完成,凝聚著羅志君的一份辛苦努力,同時,他也在項目中得到了鍛煉提升。
說到技改創新,還得從潼湖水廠說起。多年維修工作經歷,讓羅志君養成了細致較真的工作態度。工作之余,他自學并考取了二級維修電工證書和中級軟件工程師職稱。長期一線工作經歷,再加上他對前沿自動化技術和創新的高度熱情,使他不斷拓寬專業知識面,逐漸從“一專”變為“多能”,將所學理論與工作生產融合,自主研發多項“暖心”系統。
每天中午,同事午休時,他獨自坐在電腦前,打開遠程操作系統,不自覺啃著拇指,對著滿屏數字代碼,研究系統升級,一邊還喃喃自語著。喜歡挑戰的羅志君總是閑不住,常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。熬夜設計、編程修改、軟件試行,已經成為了他的家常便飯。制水車間的同事們也對這位常常“不請自來”的羅工見怪不怪了。有時為了鉆研新業務,他連著一個星期住在廠里。四處詢問同事在工作中會遇到什么樣的障礙或困難,晚上則利用閑余時間坐在中控室電腦前研究代碼,填補系統漏洞,開發新的管理軟件。直到夜半時分,中控室輪值同事發出“驅逐令”,羅志君這才不舍離去。
在廠區領導的支持下,羅志君先是自主開發了維修故障申報系統,實現了對檢修、維護、改造、搶修等項目的系統管理。自2019年2月份開始,他用了一個月時間,完成了系統的設計、修改和測試。通過此系統,制水工可記錄故障詳情并申報設備故障,隨后維修人員及時掌握機器設備的情況,根據任務輕重安排維修,此舉有效提高了日常維修的工作效率。
與水廠生產數據同步的云端系統,同樣也是他的得意之作。通過PC電腦端、平板電腦和手機上同步實時監控生產情況,實現了生產數據共享和內部高效溝通。除此之外,他還開發設計了廠區食堂專屬訂餐系統,簡化了員工和食堂管理員訂餐和對賬管理工作,提高了食堂的管理效率;在廠區安裝數據異常報警廣播,使工作人員及時發現設備異常,及時維修……一項項系統的開發,不僅解決了廠區各部門工作和溝通不便,大大提升了廠區工作效率,還引起了公司其它3座主力水廠的關注,隨后這些系統陸續在其它水廠推廣使用。
截至目前,各系統使用狀況良好。慢慢地,羅志君的名字也傳揚開來。2016年,羅志君獲評公司“先進個人”榮譽稱號,2020年獲評市水務集團“先進個人”榮譽稱號,同年,他的先進事跡被惠州日報以“最美勞動者”為主題刊發報道。今年“五一”勞動節前夕,他再獲廣東省總工會頒發的“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”殊榮。
問渠哪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。90后維修工羅志君立足平凡崗位,扎根生產一線,一次次高效完成任務,展現了恪盡職守、勇于擔當的供水人精神,一項項技術改造項目,弘揚了耐心專注、精耕細作的工匠精神。站在“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”的領獎臺上,回顧工作9年來的足跡,羅志君臉上浮現了“蘿莉”式靦腆的微笑。他說,自己不過是名普通的供水人,做了份內工作而已。還有許多更優秀更敬業的同事,值得他去學習。這次的榮譽是個新的起點,征途漫漫,唯有奮斗,為惠州供水再添光彩。(文:張卓紅、王曉君、陳式敏 圖:王曉君)